自去年下半年開始,我市多部門對大市區的閑置和“邊角料”空地做了摸底調查,摸排出兩百多個點位,正逐一進行改造。目前,已有五十多個點位拆除了圍擋,或撒草籽覆綠,或變成臨時疏導點,或打造主題小游園,這些因地制宜的有效舉措,受到附近居民歡迎。
城市地塊在開發建設前,會存在一定的“空窗期”,傳統做法是用圍擋封閉,一圍了之。但是,封閉之后,往往變成衛生死角,圍擋成了“遮羞布”,市民有意見。我市主動拆除一處處圍擋的做法,體現了城市治理的“繡花功夫”。
打開圍擋,是一種積極作為。城市是一個復雜有機體,大到一個濱河風光帶、一處街區,小到一條背街巷道、一塊邊角綠地,都是其有機組成部分。一處幾百上千平方米的“邊角料”,拆掉圍擋撒上草籽,成了一塊漂亮綠地,成本不高,方便市民。在城市治理中,很多看似細微瑣碎的小事,無不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關。發現并正視城市中存在的一個個問題,不推諉、不回避,以問題導向探索有效解決方案,是城市治理應有之義。
城市宜居往往體現在一處處細節里,打造高品質城市尤其需要城市治理的精細化,需要管理部門能夠下足“繡花功夫”。貫徹“以人民為中心”,城市治理中當以百姓心為心,以百姓需求為出發點,以更高標準檢視工作,在細微處發力,一點一滴地做好城市改造。小事不小,高大的圍擋表面上“遮”了羞,實際上很難掩蓋群眾的失望和質疑。凡事從人的感受和體驗出發,著力提升精細化治理水準,在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時,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,真正讓城市空間更亮麗、生活更有溫度。
很多初到鹽城的外地人會感嘆這座城市的好空氣和美麗宜居。這樣的觀感,是對鹽城城市治理的肯定。但是城市治理永遠在路上,聚焦百姓身邊的現實問題,在更細“顆粒度”上精益求精,扮美面子,厚實里子,我們的城市就會更加美好。
一審:蔡悅丨二審:李艷丨三審:張偉偉
請輸入驗證碼